暖春往往和和寒冬一样,总是那么出人意料地到来。
2021年,禾赛科技拖着失血亏损严重的躯体折戟科创板IPO,彼时,市场难觅增量的激光雷达赛道上,两位国际老大哥Ouster和Velodyne也同样是在低迷中前行。
不过仅一年时间过去,乘用车ADAS赛道突然就在激光雷达这个硬件上卷了起来,禾赛的暖春正式到来。
2023年2月9日,禾赛科技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其首次公开募资达1.9亿美元。
8月15日,禾赛科技发布了自赴美IPO以来的第三份财报,自去年的一场甘霖以来,今天禾赛样貌几何?
01ADAS激光雷达的“暗面”
先看热腾腾的财报,今年Q2禾赛科技财报的高光,仍旧延续了Q1以及去年,即得益于ADAS激光雷达所带来的可观出货量和营收。
今年Q2,禾赛科技共交付激光雷达52106台,同比增长高达946.5%,对比今年一季度34834台的交付量,仍在继续高速增长。
营收也足够亮眼,今年Q2禾赛科技营收4.4亿元,不过相较于高速增长的激光雷达交付量,则稍显逊色,因为较Q1 4.3亿元的营收,Q2仅略有增长。
其实从去年开始,市场上就出现了不少对禾赛科技“赔本赚吆喝”的质疑,有媒体曾报道,禾赛科技从理想、小米等拿到的大单主要就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供货价格远不及成本。
对此禾赛科技并未避讳,其解释是由于价格较低的ADAS激光雷达产品出货量增加所导致,似乎同样印证了我们的观点。
不可否认,ADAS市场从去年开始成为助力禾赛起飞的核心因素,但反观其曾经的主力产品,今年Q1,禾赛交付除ADAS以外的激光雷达共6639台,Q2为6412台,去年Q1为6704台,全年为18544台。
至此,我们不妨回答一个问题,即除了贴着成本卖的质疑外,为何禾赛ADAS激光雷达的销量会持续猛增?在谈擎说AI看来原因大致有三:
尤其是诸如理想这样具备即时需求的大客户出现后,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在今年带飞了禾赛。
二,这两年国内外激光雷达市场冰火两重天,国外厂商不少但特斯拉不给机会,ADAS市场需求起不来,饿了几年死的死伤的伤。
国内反而是需求突起,但厂商就像是禾赛科技、图达通、速腾聚创,或者华为、大疆览沃科技等个位数厂家,几乎已经把当前市场份额包圆儿。
也因此,毕竟刚过去一年,短期市场需求激增,竞争挤压又相对较小,一定程度上给到了禾赛出货量激增的契机。
三,下游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从去年开始,一步步陷入价格战泥淖,去成本诉求逐步高涨,弃高精地图重感知的声音越来越多,也客观拉升了当前不少主机厂对激光雷达的热情。
基于这三点让激光雷达得势的基础支撑,我们接下来不妨更深入地挖掘禾赛一骑绝尘的出货量背后,那些长期来看客观存在的隐忧。
02“价格战”抢滩头部效应
先说第一个隐忧,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禾赛在激光雷达赛道上的壁垒究竟是什么?
有媒体披露,当时这笔一次性结算费高达1.6亿元,而且从财报可知,直到2030年,禾赛都需要一直按年向Velodyne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不仅如此,在今年Velodyne和Ouster合并后,禾赛科技又再度被Ouster提起侵权诉讼,虽说当前此案仍处于初步阶段,但禾赛也明确指出了诸如此类事宜或可能导致的“大量成本损失”。
数据较多不一一罗列,从产品层面来看,三者在部分参数上虽有微小差异,基本每家都会在一些特定参数上略胜一筹,不过整体差别并不大。
基于此,我们再来看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这前两强的合作阵容,禾赛科技当前的合作主机厂有长安、高合、集度、理想、上汽等等,随其后的速腾聚创则是拿下了小鹏、红旗、埃安、比亚迪、长城等50余款车型的定点。
对比其合作阵容画像,不难发现,禾赛科技手里的新势力含量并不少,长安、上汽等传统玩家也都是在智驾领域较为领先的,即时供货需求似乎会占据不少优势。
速腾聚创手中除了小鹏之外,其他伙伴如红旗、比亚迪等在智驾领域当前相对仍是爬坡阶段,即时需求可能会较弱,但其定点项目的后期潜力不容忽视。
所以说白了,今天要说激光雷达市场上已是一超多强仍为时尚早,因为一切都在向我们表面,当前ADAS市场上的激光雷达似乎很难说已经有技术上的硬壁垒,但要真说有,那也许就是价格。
随着汽车价格战越来越深入,有业内人士近期向谈擎说AI表示,“打来打去供应链其实很难受,主机厂都开始背着屠龙刀过来,但也得硬着头皮上。”
“因为上下游的心理大家都清楚,接了虽然说亏点儿,但创业公司出货量起飞,就能快速建立头部效应,不接,那就啥都没有。”
在于更多业内人士探讨后,大家也一致认为,当前ADAS激光雷达市场上,价格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但观瞧禾赛科技出货量与毛利率之间越来越大的割裂,这无疑是一把值得提防的双刃剑。
03单一营收结构下,过于垂直的风险
此话不假,尤其是在硬科技领域,曾经中国企业在此有大的建树的凤毛麟角,所以对于禾赛科技这两年出货量快速攀升,甚至跻身全球头部,这份成绩单确实可以用出色来形容。
不过初期谈壁垒真的是杞人忧天吗?我们更希望深入去思考的其实是一个可持续性问题,毕竟昙花一现的事情大家已经见过太多。
具体来聊长期这件事,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即任何科技赛道,本质上都是在随时间用“加法”去做“减法”。
我们可以来看自动驾驶的那些硬科技,就像马斯克以前常diss搞激光雷达的公司“吃枣药丸”,这两年激光雷达价格暴降,不少人都对特斯拉还要坚持纯视觉方案提出了质疑。
不过在谈擎说AI看来,这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像是卷芯片算力一样的壁垒问题,激光雷达方案再便宜,和纯视觉方案相比价格也不一定更划算。
硬件的冗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软件的欠缺,那么如果软件能优化到很强,那么自然就可以用减法,以竞品难达到的硬件成本做到相同甚至更优的技术。
所以看似“执拗”于纯视觉,其实这也是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一个强壁垒。
那么蔚小理,或者内燃机时代走来的传统车企们,大家不想做减法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就像智驾在过去大多采用“多传感器融合+高精地图”方案,高精地图也一度被认为是智驾刚需的配套产品。
但几年转瞬过去,高算力芯片成为现实,数据池不断积累,算法不断优化,重感知轻地图已经成为了可以实现的方案。
如果当年大家说自动驾驶没办法离开高精地图,其实能理解,毕竟大家都在用,领头羊特斯拉也离不了,但要是说离不开激光雷达,那么又要如何解释特斯拉呢?
所以激光雷达的本质是什么?也许某种程度上就像是一块贴在技术缺憾和先机需求矛盾裂缝上的膏药,这对行业来说是一盆拔凉的水,但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再回到这片春暖花开的市场上,一个延伸问题就出来了,那就是短短几年后万一激光雷达真的覆了今天高精地图可能出现的辙,届时要怎么办?
大疆、华为或者国际市场上法雷奥等多面手玩家不用过多赘述,其抗风险能力无疑会强很多,但初创企业们则不然,如果我们对看一下速腾聚创、图达通等的业务布局,其实都或多或少有意识地在做抗风险冗余。
尤其是图达通,手握蔚来订单,其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和前两强相比似乎很难恭维,但从自动驾驶到智慧城市、智慧高速、全息治超等等,其布局领域也是三家中相对较宽泛的。
禾赛科技这一边,前文已经提到其除ADAS外原地踏步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交付量,而且除此之外,当前其产品矩阵里,除了自动驾驶外就仅有甲烷遥测仪的相关产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