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技术前沿

突破性进展:澳大利亚科学家成功“冻结”光束长达1秒

hth官方来源:西陆网2025-04-30我要评论(0)

最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物理学家杰文·朗戴尔及其团队在《物理评论通讯》上发表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一种新型光陷阱技术,成功地将一束光脉冲“冻...

最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物理学家杰文·朗戴尔及其团队在《物理评论通讯》上发表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一种新型光陷阱技术,成功地将一束光脉冲“冻结”了整整1秒钟的时间,这一成就相较于之前的最长记录——1毫秒,实现了显著的进步。

为了实现光的“停驻”,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特殊设计的陷阱,其中的原子被冷却到极低温度,几乎达到了静止状态,所有原子都维持在同一量子态。

尽管这些原子通常会形成一个不透明的环境,但经过精确调整的激光可以在其中开辟一条通道,使得来自另一方向的光脉冲能够顺利通过。

当激光被切断时,陷阱重新变得不透明,从而将光脉冲困住;而当再次照射激光时,光脉冲便能继续前行。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所谓的“量子冲突”,即通过原子与激光及光脉冲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保存光脉冲的信息。

由于激光和光脉冲对原子的作用力相反,这导致原子进入了一种纠缠状态,即同时存在于两种不同的量子态之中。

即使原子吸收了光脉冲,在切断激光的情况下,光脉冲的信息依然保留在这些纠缠态中,只要原子的状态不变,光脉冲的信息就不会丢失。

过去的技术尝试只能短暂地维持这种状态约1毫秒,之后便会因为原子的移动而导致结构崩溃。

然而,这次科学家们借助掺有稀土元素镨的硅酸盐晶体构建了一个“超级光陷阱”。

由于该晶体为固态且镨元素具有出色的磁稳定性,这使得新陷阱能够在更长时间内稳定保存光脉冲信息,远远超越了以往基于气体或不够稳定的晶体材料制成的陷阱。

这项研究不仅标志着光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也为未来开发用于光计算机或量子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或许能够见证基于这种原理的新型存储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