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华体会联盟hth

大厂竞逐!激光割草机器人赛道迎爆发前夜?

十一郎 来源:hth官方 2025-10-16 我要评论(0 )   

“激光割草机器人”赛道正悄然成为农业科技的“新风口”。近期,华工智耘、蔚蓝引擎、英伟达、速腾聚创、Carbon Robotics等中外企业纷纷布局激光割草机器人赛道,密集发...

“激光割草机器人”赛道正悄然成为农业科技的“新风口”。


近期,华工智耘、蔚蓝引擎、英伟达、速腾聚创、Carbon Robotics等中外企业纷纷布局激光割草机器人赛道,密集发布产品或达成战略合作。


Image

据机构测算,目前,中国的除草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近900亿元,而全球潜在市场更是突破千亿美元。分析认为,从实验室到万亩良田,从中国田埂到欧美农场,激光割草机器人正迎来规模化应用的临界点。


一场由激光与AI驱动的农业绿色革命,已在爆发前夜。一场 “草坪上的技术革命”已悄然拉开序幕。


1

华工智耘:

国产激光除草机器人的“破局者”



2025年9月23日,在山东烟台举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华工激光子公司华工智耘携其“全天时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亮相,成为全场焦点。这款融合“AI+激光+机器人”三大核心技术的装备,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智能农机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该机器人针对传统除草方式的三大顽疾——化学污染重、人工成本高、机械伤苗率高,提出了一套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高精度AI视觉系统识别杂草,并以特定波长激光精准灼烧其分生组织,实现“杂草汽化、作物无损”。比如,在云南烟草田的实测中,该设备一次除草率已达90%,作业效率达每小时1万株以上,且支持24小时全天候运行。


Image


从2024年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出国内首台原型机,到2025年成立专业子公司推进产业化,华工智耘已进入系列化产品拓展阶段。公司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并面向大豆、玉米、中药材等不同作物场景推出定制化机型。


事实上,除华工系外,新兴企业也在加速卡位。2025 年,蔚蓝引擎(上海)科技正式落户上海嘉定司南北斗高新技术产业园,成为该区首家专注激光除草机器人的企业。公司研发的产品融合亚毫米级激光定位与98%识别率的AI视觉模块,单个激光模块每小时可清除12万株杂草,目前已进入田间测试阶段,计划2025 年11月推向市场。


2

多玩家入局:

中国大厂竞逐割草机器人赛道



激光除草机器人的爆发,离不开核心传感器LiDAR的技术突破。当全球多数LiDAR企业还在自动驾驶赛道厮杀时,中国厂商已率先锚定割草机器人场景,用定制化产品撕开缺口。


2025年5月,速腾聚创(RoboSense)与Mammotion库犸科技的合作,是典型案例。双方基于速腾E平台数字化固态激光雷达,开发出Mammotion LUBA mini AWD LiDAR割草机器人——这款定制雷达集成全球首款数字化SPAD-SoC芯片与2D VCSEL芯片,拥有120°×90°超广视场、144线超高线数,每秒26万点探测能力,让割草机器人能精准识别99%以上庭院障碍物,碰撞风险降低90%,甚至能应对1500平方米的复杂庭院,实现骑乘式沿边修剪。


Image


另一家中国企业迈尔微视(MRDVS),则用“激光+视觉”方案实现跨越:其M系列全固态LiDAR集成SPAD技术与工业级IMU,弥补单一传感器的不足,让割草机从“依赖边界线”转向“理解场景”。


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的规模落地能力,直接拉低了LiDAR成本——2019年至今,全固态LiDAR单价从超1万美元降至千元以内,降幅超95%,彻底打破“LiDAR高价壁垒”。


3

英伟达入局:

激光除草迈入“光速时代”



2025年8月,芯片巨头英伟达与农业机器人公司Carbon Robotics联合发布LaserWeeder G2激光除草机,以每分钟1万株、每小时60万株的除草效率引发全球关注。


据介绍,该设备搭载24块英伟达GPU与24台高功率激光器,通过“大型植物模型”实现亚毫米级识别,可精准灼烧萌芽期杂草叶片,阻断光合作用。实验数据显示,其效率相当于75名人工除草员,且24小时连续作业无需休息。


Image


据悉,Carbon Robotics自2018年已交付150多台设备,累计清除超300亿株杂草。此次与英伟达的合作,通过Jetson Thor平台算力升级与生态集成,进一步巩固其技术壁垒。


此外,公司推出的AutoTractor自动驾驶套件,可改造现有拖拉机实现远程监控,缓解全球驾驶员短缺问题。尽管设备成本高昂、火灾风险等局限仍存,但LaserWeeder G2的商业化进展预示着农业“光速除草”时代的到来。


4

资本加持:

千亿赛道潜力加速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的密集布局,成为激光除草赛道爆发的重要风向标。2025年以来,国内外多家涉及激光除草领域的企业完成融资,推动技术从原型验证迈向规模化商用。


其中,中国企业蔚蓝引擎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司南导航,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升级、产线建设与市场拓展。司南导航表示,激光除草机器人是 “人工智能在农业植保领域的革命性应用”,看好其在智慧农业赛道的战略价值。


Image


国际市场融资同样活跃:2025年10月,希腊初创公司Terra Robotics 获210万美元融资(约 180 万欧元),由 Uni.Fund 领投,资金将用于其ZETA 激光除草机器人的商业化。这款产品可作为拖拉机附件,作业速度达每小时1公里,燃料消耗为零,能减少80%人工需求、提升15%作物产量,目前已进入试点阶段。


5

市场新蓝海?

智慧农业的“中国机遇”



事实上,激光除草机器人赛道的蓬勃兴起,根本驱动力在于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同频共振。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科技兴农”、“人工智能+农业”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为智慧农业装备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环境。


市场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除草机器人市场需求规模已达29.9万台,价值895.9亿元;而海外市场潜力更为巨大,需求规模约20.4万台,价值约1020亿美元。


Image


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国企业在激光除草领域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一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成熟、最完整的激光产业链,为硬件制造提供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的“大脑”提供了核心算力支持。


从华工科技的重磅布局,到蔚蓝引擎等创企的敏捷创新,再到速腾聚创等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力,一个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机研发制造、下游市场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正在中国加速形成。


在这场关乎未来农业形态的全球竞赛中,中国力量正凭借政策、市场与技术的三重优势,迎来定义全球智慧农业标准的“中国机遇”。

来源:hth官方  编辑:十一郎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机器人,科技,创新,企业,产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