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建圈强链!绵阳以“587+”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hth官方 来源:绵阳日报2025-10-22 我要评论(0 )   

在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上,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学员”在模拟场景中精准作业,学习如何服务人类生活;10多公里外的绵阳惠科科技有限公司固晶车间里,技术人员正俯...

在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上,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学员”在模拟场景中精准作业,学习如何服务人类生活;

10多公里外的绵阳惠科科技有限公司固晶车间里,技术人员正俯身调试设备,即将试产的Mini-LED模块闪烁着微光;

而在光子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内,一束激光正穿透材料,照亮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

这些看似独立的创新现场,共同勾勒出绵阳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景。

今年以来,绵阳把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作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围绕“587+”现代产业体系,在机器人、新型显示、激光技术等赛道上全面发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机器人训练场新苗破土,“智能军团”苦练内功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从行动灵活的上路展开巡逻,到随着音乐的节奏跳上一段动感的舞蹈;从熟练的跟着提问开展对话,再到稳定地将各种物品放到对应的置物框中……10月20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仿佛进入到了科幻世界,而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无疑是最亮眼的存在。

这里是集研发创新、训练验证、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肩负着推动四川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的使命。

如何理解“训练”二字?通俗一点来讲,这里就相当于给机器人打造了一所“学校”,通过模拟构建丰富的物理环境、实现深度交互与海量数据采集,加速机器人自我学习、算法迭代与能力升级,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助推机器人在多领域深度应用。

在训练场二楼的一处家居区记者就看见,一款白色的机器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将瓶装矿泉水、胶带、钱包等从散落的桌面上依次放入一边的筐中,既需要机器人精准识别物体,又考验机械控制的能力。

“通过我们的训练,平时操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比如VR设备映射的延迟、定位点的偏差等等,可以不断的收集数据,从而反馈给开发人员进行进一步调整,保证训练能够更加的有效率,也更加的精准。”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技术人员刘豪文表示。

作为西部首个省级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该训练场由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筹建与运营,按照“1+2+N”模式,打造1个创新中心、“军用、民用”2个集中训练基地、N个多元化末端一线应用场景,加快建设集研发创新、训练验证、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训练场一楼为商贸文旅训练场景,打造机器人集市、机器人小剧场,通过数据赋能,训练机器人基于多模态的空间感知与定位、基于知识库的智能问答与交互性能。训练场二楼为社会民生训练场景,通过还原家电卖场、智能家居场景,训练机器人顾客跟随与指向性讲解、情绪感知及意图识别、家务操作及情感陪伴等性能。训练场三楼为先进制造训练场景,1:1复刻搭建工业场景,训练机器人扫码贴标、物料搬运、柔性穿线等工业制造性能。

“目前,训练场与优理奇、乐聚、天链等5家机器人本体企业展开合作,进行机器人训练数据采集的工作。”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项目经理张维告诉记者,在训练场里通过不断重复的机器人训练,不仅提升机器人的交互、运动控制等基础能力,同时通过定制化场景,比如长虹、华丰以及富临精工的实际场景,也可以加速机器人实际应用落地。“目前我们的智能螺钉机器人以及我们的虹曦导览导购机器人,已经在工厂和卖场进行实际应用。”

“训练场”下一步怎么走?对此,张维表示,他们将通过持续的训练,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数据,将训练场打造成数据共享基地、技术攻关中心、产业孵化平台,同时引入更多的场景和更多的机器人企业进行合作,将机器人异构的数据进行打通,“目前在行业里面,机器人异构数据一直是困扰训练提升的难题,机器人的训练和具身智能大模型训练都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我们训练场通过加入更多的场景,让机器人的训练数据得到补充,同时建设打通异构数据平台,推动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

作为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核心承载地,绵阳正锚定“587”产业体系新赛道,聚力构建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推动这一新兴产业从“新赛道”向“主赛道”加速迈进。


新型显示产业园秀木成林,链主企业集聚成群


10月20日,绵阳市涪城区新型显示产业园,绵阳惠科科技有限公司的固晶车间里,一片静谧中的繁忙。身着防静电服的技术人员正俯身于一台台精密的设备前,进行着最后的参数校准,首批Mini-LED显示模块即将开始试生产。

“我们后段的商贴膜工艺、固晶工艺,实现了更小的误差范围和精度。”绵阳惠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远桥指向正在调试的设备介绍,“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我们从材料技术到产品视效,不断寻求突破,目标就是更高的色域、更高的亮度、更低的功耗。在这些维度上,我们具备领先优势。”

一楼的展厅内,136英寸的一体机更是引人注目。“这是由无数块8英寸的Mini-LED模块组成,采用独特的前维护设计,就像拼乐高一样,哪块坏了,直接用专业吸盘工具取下来更换即可,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和时间。”蔡远桥介绍,让这项高技术工艺变得直观可感。

这优势的背后,是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也离不开土壤的滋养。蔡远桥特别提到了涪城区的营商环境:“政府非常务实高效,也极有责任心。从项目具体的装修、消防,到办理相关营业执照等手续,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和支持,让企业能心无旁骛地搞发展。”

距离惠科科技不远的绵阳惠科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50多条全自动化液晶面板后端加工生产线昼夜不息,机械臂精准舞动,从4.7英寸到86英寸的液晶显示面板等产品依次下线。这家于2023年3月建成投产的模组项目公司,也已成为绵阳新型显示产业的关键一环。

新型显示产业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其背后正是四川绵阳工业园在“强核心、优生态”两方面的持续发力——

在强核心上,借力省市支持,依托龙头企业,成功引进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MLED项目(惠科全彩电子纸及MLED玻璃基背板生产线项目),推动Mini-LED项目建成,实现试生产,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能级,力争2027年新型显示产值突破700亿元。

在优生态上,针对主导产业,出台“1+N”一揽子支持政策。新建涪创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产业载体48万平方米,最高可享两年“0租金”优惠,创新“弹性年期+标准地”供地模式,进一步营造投资放心、经营安心、发展顺心的营商环境。

“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就是两个词:‘提速’和‘扩圈’。”四川绵阳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傅鹏介绍,“提速”是全力保障落地项目建设提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专班推进,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惠科Mini-LED项目10月底正式投产,MLED项目2026年10月点亮投产。

而“扩圈”,则是围绕延链补链精准招商。进一步优化招商图谱,紧盯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关键配套,加快在谈项目落地速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聚集,推进建圈强链,壮大产业规模,为筑牢省域经济副中心产业根基贡献更多涪城力量。

如今,一个涵盖材料、器件、模组、终端应用的产业“生态圈”和“朋友圈”在绵阳正加速形成,呈现出“乔木”参天、“灌木”茁壮的欣欣向荣之势。全市新型显示产业正坚持以面板制造为重点,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发展思路,力争今年全市新型显示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激光技术应用产业星火燎原,光子产业协同共进


今年以来,绵阳明确提出要发展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其中包括“激光及太赫兹技术应用”。而当前,激光技术应用及太赫兹产业成功入选四川省产业新赛道、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对此,绵阳正以激光技术为核心,推动与太赫兹等技术的融合发展。这背后,有何发展“密码”?一个关键词解锁答案:建圈强链。

10月20日,在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们正在各自的实验室内,分别进行着辐射光致发光剂量计研发、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产业化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这所由游仙区政府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共同成立的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旨在打造高能级激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当前,该院正聚焦“先进激光技术、微纳智能制造、高精度科学仪器”三大核心领域,发挥其熟悉院所、懂技术的优势,推动一批创新成果转化,目前已实现6个项目同时孵化,其中2个项目拟于年底完成转化,成立项目公司。

“强激光的一些技术可以‘向下兼容’,能够拓展出许多新的应用场景。”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绵阳在大力推进以激光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同时,与中物院合作共建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光子技术研究院等激光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了集“激光研发、激光材料、激光器件、激光装备、HTH登陆入口网页 ”全产业链为一体的激光产业园基地——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

目前,激光产业园已签约项目40个,今年新签约项目13个,产业链营收增速居全市前列,激光技术应用及太赫兹产业这条“新赛道”也正在此“加速起势”。

以2023年入驻于激光产业园的四川华昌聚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为例,这家致力于脉冲功率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的“小巨人、高精尖”研发科创型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如今,在脉冲功率技术领域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器件全部自主可控。

“我们自主研发的脉冲功率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97%,替代了进口,技术达到了国内第一、国际领先水平。”华中华昌董事长张敏表示,“今年公司总产值将达6亿元,力争今年年底完成8亿元。我们也在计划扩建扩产,引入新的项目、持续投入新的板块,为绵阳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这只是绵阳激光技术应用及太赫兹产业加速成势的缩影之一。在这背后,是一系列的重点链属企业正通过与院所的不断深化协作配套实现壮大发展。

“今年以来,游仙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587’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决策部署,依托于‘紧邻院所’的优势,把激光及太赫兹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作为光子科创城建设主攻方向,高效运行‘六个一’工作机制,举全区之力集中攻坚,全面完成产业园一期建设,建成高品质厂房77万平方米,光子科创城承载空间进一步拓展。”游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婧超表示,“此外,我们新签约产业项目13个,其中,中惠联创特种光纤器等4个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追光”的故事不止于此。绵阳,正持续围绕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光子科创城”,全力推动激光技术应用及太赫兹产业建圈强链。

5

条省建圈强链主要承载地产业链

●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

●医药健康(含食品)

●新型显示

●低空经济

8

条省建圈强链协同发展地产业链

●银发经济

●绿色建材

●现代物流

●文化旅游

●平台经济(以电子商务为重点)

●高端能源装备

●软件和信息服务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

7

条市特色产业新赛道

●机器人

●商业航天

●航空电子

●核医疗

●激光及太赫兹技术应用

●磁性材料和电机

●现代种业

+

形成“587+”开放动态架构

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体系更科学、更系统、更具延展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工博会,展览,激光,研发,产业,科技,创新,工业园,产学研,激光雷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