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大鹏以《追光筑梦,创新报国》为题讲述激光产业突围故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龚雪 通讯员叶群
“创新报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11月25日,在第二十五届华创会开幕式现场,国家卓越工程师、锐科激光总工程师闫大鹏以《追光筑梦,创新报国》为题,讲述了一段从“技术卡脖子”到“全球领先”的激光产业突围故事。
单价降幅达100倍 改写全球激光产业格局
“中国、美国、德国都已将激光制造列为国家战略,激光制造已成为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核心技术。”闫大鹏介绍,它的优势在于增精度、提效率、省材料,是绿色制造,可实现从大国重器到民生消费的全链条渗透。
“2007年以前,中国光纤激光器产业是空白!”闫大鹏回忆,当时欧美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华工科技购买一台10000W激光器要花800万,严重制约先进制造业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他通过华创会回国,与华工科技共同创办锐科激光,2010年融入中国航天科工,开启冲破垄断突围之路。
如今,锐科激光已实现技术逆袭:相同功率的激光器,价格从800万降至8万,降幅达100倍;市场规模从“零”拓展到中国光纤激光百亿市场,带动激光装备进入千亿、HTH登陆入口网页 迈入数万亿领域,彻底改写全球激光产业格局。
278项专利撑起中国激光“心脏”
“光纤激光器是激光制造的‘心脏’,必须掌握核心技术!”闫大鹏带领团队构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创新体系。
在闫大鹏的带领下,锐科激光在2018年后颠覆国外技术,从增益光纤、半导体泵浦源到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全链条国产化,单根光纤输入功率达22千瓦,民用最高功率220千瓦(国外同纤芯仅120千瓦),多项技术国际领先。累计获国际专利10件、中国发明专利278件,出版专著1部,2018年推动锐科激光成为国内首家主营激光器的上市公司。
“激光技术要为国家重大需求服务!”闫大鹏介绍,锐科激光的产品已深度应用于多个关键领域:在航天领域,助力长征火箭、神舟飞船关键部件制造,生产效率提升3-4倍,机身重量减轻18%;在汽车领域,国内近400家车企实现装备100%自主可控,全球市场份额达38%;在新能源与核工业领域,用锂电池焊接、100-200千瓦激光远程破拆技术落地,还为激光防御系统提供核心光源,解决“卡脖子”问题;在基建领域,突破造船、桥梁制造工艺瓶颈,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提供支撑。
“今年我70岁了,但创新报国的初心不变!”闫大鹏表示,锐科激光至今已承担65个国家和地方政府项目,202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坦言,总书记4次考察光谷、3次听取激光器应用汇报,更坚定了他“追光”的决心:“只要国家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让中国激光在全球更闪耀!”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