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航发动研所自主研制的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配装试验平台在内蒙古圆满完成首次飞行验证,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动力工程化进程中迈出了重大一步。
这款发动机采用多学科拓扑优化增材制造技术,打破了传统发动机设计与制造的固有模式,将设计理念与制造工艺进行了革命性融合,填补了国内该技术方向整机工程应用的空白,是我国航空领域自主创新的结晶。它也是国内首台完成飞行验证的160公斤推力级多学科拓扑优化增材制造涡喷发动机。
研发过程中,团队面临诸多挑战。传统设计制造存在诸多限制,而要实现多学科拓扑优化与增材制造并非易事。但在中国航发的支持下,在尹泽勇院士工作站的悉心指导下,研发团队立足前沿技术,潜心钻研。他们先后攻克了面向增材制造的多学科拓扑优化设计、零部件一体化集成设计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让发动机结构重量大幅降低,同时关键性能指标显著提升,例如燃油效率、动力输出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
此次飞行验证严格按照预定方案执行,试验平台飞行顺利,最大飞行高度达到海拔4000米。在飞行过程中,发动机稳定运行,充分验证了其在真实飞行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在此之前,研发团队为确保首飞成功,已完成整机性能达标、整机寿命等关键性地面试验,对发动机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与优化。
中国航发此次成功,有着深远意义。一方面,为后续先进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自主创新的实力,在国际航空领域提升了我国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应用拓展,这款发动机有望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小型飞行器等领域,推动我国航空产业迈向新高度,助力更多航空梦想照进现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