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探访四川绵阳“光子孵化器”:实验室里正加速孵化“硬核”公司

hth官方 来源:封面新闻2025-10-17 我要评论(0 )   

10月15日,当“万千气象看四川”采访团走进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研院”)时,一场静悄悄的产业变革正在这里加速进行。这里没有传统工厂的机器轰鸣,...

10月15日,当“万千气象看四川”采访团走进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研院”)时,一场静悄悄的产业变革正在这里加速进行。这里没有传统工厂的机器轰鸣,但在实验室和会议室里,从“技术突破”到“公司成立”,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

向采访团介绍辐射发光剂量探测设备(陈静 摄)

“一棵小草”的产业化之路

“我们这个深低温温度传感器,去年已经开始量产销售,实现了约200万元的销售额。”光研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起他们的“明星产品”时,语气中带着自豪。这个听起来十分专业的器件,是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和低温泵的核心部件,其工作环境接近物理学意义上的绝对零度。

“过去这种传感器主要依赖进口,美国公司的产品要卖到一万元一个,而我们的国产化产品能将价格控制在五千元左右,”他指着样品对记者说,“这不仅是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更是直接降低了下游企业的成本。”

这颗小小的传感器,即将开启更广阔的征程。负责人透露,围绕该项目成立的公司将于今年年底正式落地,未来产能目标直指每年5000万元。

几乎同步迈出产业化步伐的,还有“电离辐射剂量计与读出器”项目。“这个月我们就会完成公司注册,股东协议已签,首期投资600万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此前由日本公司主导技术和市场的产品,也已被光研院攻克,即将投产。

深低温温度传感器生产测试(陈静 摄)

“孵化器”的加速度: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惊人一跃

采访中,一个细节生动诠释了何为“创新热土”。就在负责人接受群访时,他向记者透露:“楼上会议室里,还有合作方在等着我们,正是来洽谈核心议题。”

楼上合作方等候,楼下技术“路演”。这幅场景,是光研院作为“高能级孵化器”效能的最佳注脚。

据介绍,光研院采用“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已成功孵化7个产业化项目。除了上述两个即将独立运营的项目外,另有5个项目仍在孵化梯队中。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瞄准国内空白,解决产业急需。

这种高效的转化能力,源于其独特的“基因”。光研院由游仙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共建,背靠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深厚积累,聚焦“先进激光技术、微纳智能制造、高能量密度物理”三大领域,致力于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就在采访同日,光研院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交流合作也进入了新阶段。双方围绕深低温测量技术的研发与验证展开深入研讨,并计划于10月底正式启动样机联合测试。

这一“强强联合”标志着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旨在共同推动深低温测量技术的全面国产化,为相关产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更强动力。

深低温温度传感器(陈静 摄)

“光谷”崛起:赋能产业与城市未来

光研院的能量远不止于内部孵化。它正成为绵阳市游仙区打造“激光产业园”的核心引擎。通过其搭建的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产业咨询和仪器设备共享三大平台,已成功为激光产业园引进华瑞微纳、睿光科技等十余家高科技企业,其中6家已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其协助引进的上海语荻科技,更是通过“青科杯”大赛获得了盈远投资1700万元的青睐。

从攻克一项技术,到孵化一个项目,再到成立一家公司,最终汇聚成一个产业集群——在绵阳游仙,一条清晰的光子技术产业生态链正在形成。这里的故事,不再是单一的科研成果展示,而是一幅“政、研、资、产”四方协同,将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一座面向未来的“中国光子科创城”,正从实验室的点点星光中,加速照进现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工业园,产业,科技,研发,工业激光,战略,装备,工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